新闻动态/News Information
医院建院70周年《我与维院》故事专栏
我与维院共成长
——内科 柳绍琴
风雨同舟共成长,乘风破浪几年路。转眼来到维西县人民医院已有17年,17年的时间仿佛弹指一挥间。假设把人生比作一部交响音乐,我在维西县人民医院的这些年,就理应是这部交响乐中的华彩乐章,用青春和汗水见证着我与医院和科室的进展历程,有着太多难忘、感动。
说说二甲医院创等的故事吧。2014年至2021年我院经过了二甲医院的初评和复评审。二甲医院评审工作是由众多省级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审,为了迎接专家组的验收,我们全院职工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创建二甲医院是每个职工的事,上到院长下到清洁工,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现在二甲医院已经顺利通过评审和复评审,但全院创建二甲医院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从启动“创二甲”工作以来,全院上下一心,紧张有序的忙碌着。作为一名护士长,每天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还要准备评审需要的文字材料,对科室护士的各种应知应会培训、实际操作培训,考核、督查、整改等,突如其来的大量工作使大家的思想上有些波动。但是在全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一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和管理制度的优劣,必须接受上级部门的检验,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在创建二甲的过程中虽然每一位员工都很累,很苦,取消周末、休息日,甚至在评审前要求全院职工“白加黑、五加二、决战一百天”加强培训,自检自查。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对工作懈怠的理由,相反,却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努力,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全院职工的努力,二甲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了,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的起点。一直以来我院一直以二甲医院的标准和要求常态化开展工作,医院服务能力较前有质的提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
再说说胸痛中心建设的故事吧。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优化胸痛患者快速诊疗通道,提升胸痛诊疗水平的重大举措。通过建设认证可以使我院的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多学科协同能力及救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满足胸痛患者的救治需求,让更多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2019年我们医院开始创建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为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溶栓场所由医院前移到院前,由于我院没有介入处置能力,溶栓患者只能由我院溶栓后立即转往丽江市人民医院。清晰记得第一次院前溶栓的情景,刚下班途中接到主任电话通知前往巴迪方向接病人,患者已由巴迪救护车上转上来,途中相遇,做好救护车溶栓准备。我立即返回医院,说实在的第一次院前溶栓,特别紧张。心电图机、心肌酶快检仪、溶栓药物,胸痛一包药、肝素、抢救药物、除颤仪、注射泵等各种药物、设备,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快速搜索,担心落下一样。巴迪上转救护车电话一个又一个催促到哪里了,救护车在疾驰,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回忆院内处理病人的流程,只想着如何才能最大程度节约时间?出现并发症我该怎么配合医生处理?两车相遇后,我配合医生快速评估生命征、抽血测心肌酶、复查心电图、开通静脉、遵医嘱溶栓处理,操作的同时一面安慰患者。患者溶栓结束后胸痛较前缓解,ST段较前回落,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通过规范处理心律失常得到纠正,患者直接转往丽江市医院进行介入治疗。通过乡镇、县级医院和上级医院三级联动,为患者赢得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这样的案例很多,通过胸痛中心建设受益的是广大患者。疾病救治的规范化离不开平时的学习和培训,“白加黑,五加二”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常态化,各种制度、流程、操作、演练的培训才使救治流程更加规范,才能缩短救治时间,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心机,时间就是生命”。

有时候,有人会问,作为一个护士你的理想是什么?的确我的理想没有那么高大上,我在维西县人民医院工作17载,我发现,我的理想很朴实,这个理想需要的是立足本职踏踏实实工作,需要的是医护人员与医院发展始终合为一体,凝结最强的力量提高自己和团队的能力造福一方百姓,而这个理想也在不断催促我前进,引领我成长。

我在维西县人民医院的这些年, 见证着自己的成长,也见证着医院的进展历程,选择护理事业终身无悔,辛苦并喜悦着。我将牢记医院院训“精诚团结、仁心仁术”,在工作中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发挥自身价值,发扬团队精神,不断推进医院的和谐进展。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我选择了护士这个神圣的职业,无怨无悔!我坚信我将会和维西县人民医院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