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新闻动态/News Information

【院庆专栏】缘起维院—感染科 吴疆明

  • 发布日期:2022-10-13
  • 作者: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 来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 浏览量:780
  • 分享到:

医院建院70周年《我与维院》故事专栏

缘起维院—感染科 吴疆明

自看到院办公室发起征集《我与维院》70周年院庆文章征集起,一直想要写点什么,只因作为80后的我与维院有着深厚的缘分,这份“缘”对于我的家族来说跨越了两代人,这份“缘”,点燃了我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坚守至今!

要说起这份“缘”,就要从换牙期的我说起,换牙期的我是如此的惧怕拔牙,每一次拔牙对我来说好像世界末日,都要被老爸利诱加威胁,甚至一顿满身的“辣椒面条”(挨打了)后带去县人民医院,之后就是在我歇斯底里的哭喊声中,失去我珍贵的乳牙后,离开那个恐怖的维西县人民医院。印象中拔牙的地方是一间不是很大,只有一道门、一道窗、一张桌子、一个放着大钳子的柜子(都是老家什),想要躲也没地躲,想要逃也逃不出的房间中,每一次帮我拔牙的还是那个我最怕的高个子医生。直到我上初中,才知道他的名字:李晓荣医师,其实后来长大的我才知道我很怕的他,是一位特别优秀的五官科医师。

image.png

大约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碰到个不认识的大男人问我:“姑娘,你是麻师家的,还是骨头家的”?那时的我傻傻的,心里面想“这个人说什么呀,都不知道他要干嘛”。赶紧头也不回飞快的跑回家问我妈:“老妈、老妈,今天有个人问我是麻师家的,还是骨头家的,什么是麻师,什么是骨头啊,我就是你和我爸家的呀”。我亲爱的老妈笑个不停,笑完后回答说:“麻师说的是你爸,骨头说的是你三爷”。就是在那一天,从老妈口中我才知道,原来我的老爸和我老爸的亲弟弟,也就是我三爷,他们两兄弟,原来都在一个地方上班,那就是维西县人民医院,而且都是医生,只是一个是打麻醉的,一个是接骨头的。

image.png

(左起第一位是麻醉师老爸吴级三)

自记事起,我的理想都是非常坚定的,那就是长大以后我是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在讲台上挥舞着教杆,然后对着讲台下排排坐的学生,那得要有多威风就有多威风啊!

要说这个理想从什么时候动摇并改变,那就离不开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了,记得升到四年级开始学写作文了,那天语文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关于描述人物的作文,并指导我们怎么写,回到家的我想着写写我勤劳的老妈吧,可是转念一想,想到我那老几天不见面(工作忙),一见面就揍我的老爸,想着把这个凶狠的老爸写出来,让老师看看,他就一坏老爸。谁知道,我的作文没有达到让老师知道坏老爸的目的,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被老师当成了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给我们讲述了医生这个职业是多么的辛苦,但是又那么的高尚,之后还表扬了我。那一刻,懵懂的我好像知道了老爸为什么经常不见人影,为什么双眼经常布满血丝,好像也理解了一点点为什么在他回家休息时,调皮爱惹祸的我经常被他追着打,自那以后我的理想彻底改变了,变成了我要成为一名医生,我也要给病人打针!

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三爷等等好几个最亲的亲人都被老爸请来帮忙我报志愿,可当我弱弱的提出来我要学医时,老爸是坚决反对的,记得那时的老爸对着三爷说了一句:“我不想我家姑娘将来像我们一样辛苦”。那时的我好像也没有发言权,但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似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兜兜转转我还是学了医,只是专业变成了护理,那年的我15岁!

读护理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我就对我老爸说想要学打针,那时的我天真认为,会打针就是医生了,老爸同当时的院领导请示同意后,把我带到了县人民医院(老院区:现保和镇医院),那时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维西县人民医院,记得当时的维西县人民医院不是很大,分门诊和住院部,有上院和下院,下院是门诊,上院是住院部,我被安排到住院部外科见习,印象中那时的住院部主楼也就两层,主楼一楼是妇产科和内科,二楼是手术室和外科,住院部的前面是一个大点的院坝,院坝中央有一个池塘,里面有一个假山,池塘里还养着不多见的红鲤鱼(记得这个池塘周围就是我们一群医院职工家孩子打闹和玩耍的地方),侧面有一个院子,是那种砖木结构的一层的平房组成的,住院部后面还有个不大的花园,住院部主楼里面的患者基本都是危重的,而住院部主楼侧边院子的平房中,住着的多是些已经病情平稳的患者,记得那时病人住院要自带被子等用品,住院期间家离医院远的患者和家属还只能在医院里面安排给的厨房里做饭吃(那时街上没有太多食馆),多数病房光线都不怎么好,厨房也更是一天到晚烟熏火燎,时不时还能闻到阵阵的鸡汤香味,让闻到香味的我忍不住会咽咽口水。当然那时我们也会经常吃到患者自家带来烧好后分享给我们的烧洋芋,还有个不大但是吃起来满口留香的茶叶蛋,而在住院部二楼后排病房的窗户望出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楼下小花园里的为数不多的绿化植物枝头上挂着的一片片各色各样的刚出生小婴儿用的小尿布(阳光普照时),让见习的我感受到一片别样的风景。

image.png

我的带教老师是当时在外科的优秀护士,而今已退休多年的张继琼老师,当时的她成为了我护理执业生涯,学习临床工作技能过程中的第一位带教老师,她让我受益匪浅。也就在那个时候,让我感受到原来为患者输液、注射的手还可以这样灵巧,灵巧到患者基本感受不到输液、注射带来的过多的疼痛,完全没有因为当时光线昏暗的病房而受到丝毫影响。

之后在学校学习的我每一个假期都会到县人民医院见习,在手术室中,看着各种手术器材在医生和护士手中有序传递,为患者做手术的医护人员为抢救患者争分夺秒,没有太多交流,但是各司其职,医护配合是那么的默契,让我为之惊叹;在妇产科,我看到一个个的新生命通过我们医护人员的双手托起,在急诊科看到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同时间赛跑。在外科,一起起车祸等带来的血淋淋的患者,看着我们外科医生对创伤伤口的缝合是那么的娴熟,就像高级裁缝在缝补漂亮衣服一般,在县人民医院的见习生涯中,一次次的触目惊心,看着一个个患者被疾病折磨得面容憔悴入院,面带微笑出院,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医护人员的理想和信念!

2003年我中专毕业了,毕业后的我曾一度想要放弃所学的专业,因为当时的国家分配政策已经终结,因为专业原因(中医护理),我几乎不能报考卫生事业招聘岗位,但是固执的老爸又一次坚决反对我的放弃。他的反对原因有两点:一是他同我老妈为了供我读完中专,养的本来已经发展壮大的猪群(老妈是农民,所以家里面种地也养猪),在我中专毕业时只剩下一头唯一的老母猪了。二是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说放弃就放弃,那么努力了这么多年,未免太可惜。

就这样老爸再次找到院领导,我也开启了我的打工生涯,记得当时我打工的工资也就五百元,且好似乎在县人民医院打工的除了检验科有一位,也就是我了,拗不过老爸的我无奈的再次步入县人民医院,不同的是这一次是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挣一份属于自己的收入!

我在县人民医院的打工生涯维系了整整七年,七年里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技术,在七年间我参与过2009年的H1N1流感抗疫;我参加过院里面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竞赛,不但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还取得过不错的成绩,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在七年里无论被安排到哪一个科室,都有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不厌其烦解难答惑。总之维西县人民医院给了我展现自我的舞台,也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坚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的我迎来了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一年,我终于可以参加卫生事业招聘岗位了,我废寝忘食的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如愿以偿通过招聘考试考入了卫生事业单位,开启了我人生的新航线,考入乡镇卫生院。2014年9月,我调入县卫生健康局,4年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让我知晓了卫生机构最基层的医护人员是怎样奔走于乡、村之间,在最基层守护我县的人民群众健康。近6年的卫生健康局工作让我体会到了主管引领我们卫生系统的领头羊,是怎样为发展我们全县的卫生事业商定方案、争取支持,带领卫生事业步步向前!

2020年7月我如愿调入县人民医院,这是我第三次进入维西县人民医院。记得找王志清院长报道时,我对王院长说:“王院,可以把我分配到中医科吗?我想要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王院长笑着对我说:“院里面已经决定安排你去感染科负责我县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工作”。我不解的问王院长:“王院,为什么呀,我的专业是中医护理,您让我去感染科负责结核病,我不想去”。王院长语重心长对我说:“我们县人民医院是综合医院,医院里面有很多工作都需要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去完成,如果只按专业去安排和从事工作,那么医院里面会有很多岗位没有人去做,那样我们医院如何运转,我们院领导在安排每一位医护人员工作时,都会综合考虑,根据每一个人的专业特长去安排工作,经我们院务会商议决定安排你去负责我县的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工作,因为我们都认为你最合适去干这块工作,也相信你会干的很好”!

刚来感染科的我心情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想着领导对我的信任,我暗自下定决心,就算专业不对口又如何?既然领导们都认为我合适,能干好,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把工作干好呢。就这样我义无反顾的融入到了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这个小家庭,在科室领导的和同事的支持及帮助下,我调入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已经2年零2个月了,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工作一直保持在全州第一。当然感染科的工作不只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管理,因为国家法定的传染病就有3类40种之多,不过我们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一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着我们的岗位!

自家族中两位父辈步入维西县人民医院工作,完成使命,光荣退休,到对我人生之路的影响,再到我的三进三出维西县人民医院,这就是我与维院的“缘”,这份“缘”让我同维院紧紧相连,让我有幸见证维院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简陋的病房、有限的仪器设备,到现在耸立的门诊、住院大楼和不断增加的各学科精良科仪器设备,从一支几十人的医护队伍,发展壮大到而今两百余人的医疗队伍,同样维院也见证着我的成长,让我从充满好奇,懵懂无知,到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有幸得遇诸多良师益友,给我发光亮彩的舞台,让我不断成长、充实,最终让现如今的我能较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image.png

今后的维院将更加持续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与维院的这份“缘”还将一直持续下去,也许还将会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